题 目:
表面等离激元光场调控与显微应用
讲座人:
闵长俊 教授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深圳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时 间:
7月17日(周三)10:00-12:00
地 点:
卢嘉锡楼202报告厅
报告摘要:
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SPP)具有突破衍射极限、近场能量增强、对折射率非常敏感等特性,近十年来在微纳光子学、生物医学、信息处理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如何充分发挥SPP的优势,其光场调控研究至关重要。本课题组通过微纳金属结构、超表面器件设计,结合光学旋涡、矢量光束等新颖光束,对SPP光场进行了振幅、位相、偏振的选择与调控,产生了多种动态可控、纳米尺度的SPP聚焦光场。并进一步将以上SPP光场应用于光学显微镜系统,开展了基于SPP显微镜的纳米光镊、生物传感、荧光成像、拉曼检测、光声成像等应用研究,为生物分子、细胞、组织等不同尺度成像检测与医学研究提供了光学技术手段。
报告人简介:
闵长俊,深圳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3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分别于2003、2008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专业学士及博士学位,2008-2011年间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2014年在南开大学任副教授,2014年6月调入深圳大学工作。长期从事微纳光学、表面等离激元、矢量光束、光镊、传感成像等领域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等10多项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90余篇,被SCI他引1700余次,发表期刊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Nano Letters等。曾荣获2013年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奖、201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年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奖项。研究成果被Nature Photonics等国内外多家媒体报道。
化学化工学院
2019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