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题 目:创意和创新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报告人:张大健 教授
香港浸会大学物理系
时 间:11月22日(星期四)
上午10:00 - 11:00
地 点:卢嘉锡楼二楼报告厅(202)
报告摘要: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里,创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生活元素。它时时刻刻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它的应用是多元化的,并不仅仅限制于特殊的领域。它除了能促进科技和新产品的研发,造福人群以外。 也能在文学,艺术,管理,甚至运动等各个领域里充分发挥。 从无中生有,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看不到的东西形象化。提高每一个步骤的效率,增加整个系统的运作方便。 有了创新的推动,人类的文明才能进化。创新的原动力来自创意。这是一个非线性的思维方式,也是个多角度思考的聚焦点。每个人都有创意,只是被发挥出来的程度不同而已。创意的程度因人而异。有一部分是取决于先天,但是也能通过后天的培养和练习来提高。这些方法老少皆宜,不受年龄限制。利用这次讲座的机会,我能向大家提出一些我多年来对创意的研讨的心得和体会。分析创意的结构和来源。 同时把一些有效的增进创意的方法和练习,例如增加观察力,联想力,和对视觉感的训练,和大家分享。
张大健教授简介:
1960年从上海移居香港, 就读中学。1965年赴美国就读加州大学化学系。 本科毕业后,前往哈佛大学进修研究院获得化学博士学位,从事分子动力学基本科学研究。1977年,移居加州洛杉矶。任职洛克维尔科学中心,参与多方面领域的高科技研发项目。1978年,发明用高能脉冲激光合成薄膜的方法,对高科技薄膜材料和器材研究作出多方面的贡献,广获国际学术界的认同。 2001年初,在一次实验意外中,发现了一中独特的现象能使磁铁与非磁性物体间的摩擦力降低到几乎不存在。经过八年研发,这个技术被成功地应用在海洋上的各式浮桶(Buoy)上,利用不规则海浪的波动采取再生能源,用来操作浮桶上的电子设备。2010年起,受聘浸会大学物理系任教“再生能源”,主讲能源采取,转换和储存的科学与技术。 还在大学本部开一门全新的科目,“创意与创新”, 希望通过这门课,能教导学生们:活读书,多思考,增进视觉感和联想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