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通知 >> 详细内容
颜晓梅教授获厦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来源】: 【发表时间】:2020-3-10 【浏览次数】:

        3月6日,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公布了2019年度厦门市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我系颜晓梅教授等完成的科技成果“纳米流式检测技术的研发、应用及产业化”荣获厦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此次揭晓的厦门市科学技术奖包括重大贡献奖2人、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奖10人,科技进步奖55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30项。其中,厦门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授予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个人,每两年评审一次,每次奖励不超过2人。


奖项类型:厦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名称:纳米流式检测技术的研发、应用及产业化

主要完成人:颜晓梅、朱少彬、马玲、田野、杨玲玲、王硕、陈超翔、吴丽娜

主要完成单位:厦门大学、厦门福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颜晓梅教授课题组首创性地结合瑞利散射和鞘流单分子荧光检测技术,研发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流式检测技术(nano-flow cytometry, nFCM),将纳米金颗粒、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病毒、外泌体的单颗粒散射检测下限分别推进到前所未有的7 nm、24 nm、27 nm和40 nm,较传统流式细胞仪的散射检测灵敏度提升4-6个数量级,可对纳米颗粒悬液进行粒径快速表征,分辨率媲美透射电镜;荧光检测灵敏度较传统流式细胞仪提高2-3个数量级,实现了单个藻红蛋白荧光信号的高信噪比检测。nFCM以每分钟高达10,000个颗粒的速率对单个纳米颗粒的散射和多色荧光信号进行同时检测,仅需2-3分钟即可实现纳米颗粒粒径及其分布、颗粒浓度和多种生物化学性状的多参数定量表征。nFCM覆盖了传统流式细胞仪200 nm以下粒径检测的盲区,囊括外泌体、病毒、细菌、亚细胞结构、纳米药物等,填补了国际空白,在生命科学、生物医药、能源材料、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项目团队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课题组博士毕业生朱少彬于2014年创办厦门福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NanoFCM Inc.),仅用3年时间就将“纳米流式检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中国智造”,公司生产的纳米流式检测仪出口到全球顶尖医疗机构、科研单位和高科技企业,如美国梅奥医学中心Mayo Clinic、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Codiak BioSciences、复旦大学、诺和诺德(中国)制药公司等,在高端科研仪器的制造领域点下了一笔艳丽的“中国色彩”。2018年5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基金要闻”栏目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助推科学仪器的‘中国智造’—纳米流式检测技术的研发及其仪器产业化”为题就本项目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和评述。